发布时间:2025-04-30 点此:1151次
来历:21世纪经济报导
原标题:从“房地产三剑客”到全国首个卫星物联网协会 21记者对话张一平:卫星工业0到10,需求“抢空间”与“借力”
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 雷若馨 深圳报导
深圳南山粤海大街的中科纳能大厦,张一平的办公室正对着南边,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白色的相片墙上。提及深圳卫星工业的开展头绪,他是一位绕不开的人选。
上午十点,晨光正好。张一平所身处的中科纳能大厦、紧挨着的卫星大厦及其周旁的几座修建,是深圳卫星工业链的心脏——包含深圳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等均集合于此。
“我从房地产发家,但命运让我与卫星工业结缘。”在与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对话时,张一平说。从1984年大学毕业起,张一平一直在房地产范畴深耕,并逐步将重心转向产城交融的开展之道。2018年,以光亮区低轨卫星物联网工业园项目为关键,与卫星就此结缘。
在上世纪90时代——那个深圳地产圈的黄金时代,掌舵中海的张一平与万科的王石、金地的凌克并称为“房地产三剑客”。现在,王石仍旧活泼在媒体头条,凌克偶然出面共享职业才智。张一平则挑选了一条全新的赛道,投身于卫星工业的浪潮中。
“2018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张一平回想道,那一年,中集产城与卫星工业第一次触摸,让他看到了产城交融的新或许。两年后,由中集产城、深圳东方红等联合主张的全国首个卫星物联网工业协会建立,他担任会长。
从地产人到空天工业人
谈到商业卫星的运用,作为集装箱事务龙头的中集集团算得上是一位“先行者”。
在曩昔,集装箱在没有信号的海上运输进程中,存在难以监测、难以定位等问题。自2002年开端,中集就建立了智能集装箱研讨小组,连续参加到国家技能规范拟定以及承当国家专项课题研讨,这以后与商业卫星公司协作开端为集装箱出产携带了GPS模块的通讯模组,通过卫星对集装箱进行定位和监控。
从此,其集装箱完毕了下海即“失联”的前史,也标志着中集集团正式进入低轨卫星运用的新纪元。
广东在将细小卫星研发企业深圳航天东方红引入时,也期望把航天归入深圳的未来工业。关于其时的深圳来说,航天根底简直为零。但,深圳在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资料等方面关于商业航天的开展,会有强力支撑。
鉴于中集集团在商业卫星方面现已有了运用场景,建造卫星运用工业园区的重任便落在了中集集团身上。
时任中集产城董事兼履行总经理的张一平已在房地产深耕超30年。这位地产老将回想道,“20多年前我就提出进程精品理念,并以为未来的房子必定要有科技含量,一起修建要为科技服务,要为工业服务。”
深信地产要与科技、工业相结合。2018年,中集产城在深圳光亮区摘得低轨卫星物联网工业园地块,此项目也成为张一平退休前亲身参加并担任的最终一个重大项目。
“懂工业的人才干做好工业园,要从一个地产人转变成一个工业人。”这是张一平多年来着重的话。为了做好工业园区,55岁的张一平开端研讨空天工业。
在他看来,空天工业被视为未来工业,意味着还处于萌发起步阶段。在低轨卫星范畴更是如此。8月6日,跟着“千帆星座”01组卫星成功发射,我国的第一批18颗低轨互联网卫星进入太空。而同期,马斯克的Space X现已完成了盈余,在轨卫星超6000颗。
张一平有些惋惜地解释道,“或许咱们一开端没有专心于低轨卫星的开展方向,在Space X的成功之后,才意识到在这个范畴需求迎头赶上。在较晚起步的情况下,我国低轨卫星的开展的确面临着一些应战。”
他以为,首先是机制问题。“商业卫星上,美国NASA的技能人才支撑、政府的方针及资金供应,关于Space X的推进效果显而易见。”对此,国家也在加大关于商业航天开展的推进力度。本年9月,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别离建立了一家商业卫星公司和一家商业火箭公司。
其次,关于这种高门槛、高投入、高危险的板块,与Space X“不断试错中前进”的战略不同,“咱们短少容错机制。一个星箭的发射往往需求投入很多时刻和精力,去保证满有把握,这样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工业快速前进的或许性。”本年以来,到11月15日,我国合计发射50余次,而Space X现已完成了超110次发射使命。
“发射数量之外,发射才干与本钱操控也是现在需求迎头赶上的部分。”张一平持续弥补道。
到现在,我国“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为2015年长征六号的一次搭载20颗卫星,而Space X的“猎鹰9号”现已完成了一箭搭载143星的记载。就在10月,Space X的“星舰”在通过四次试飞后,完成了超高难度的“筷子夹火箭”。而且,国内星箭现在遍及运用“航天级”资料,这意味着定制、高价和高本钱。而规模化发射的Space X,所运用的零部件现已完成工业化出产,使其研发本钱大幅下降。
抢空间与借力开展
身处宽广的太空,卫星可用的空间却并非幻想中的浩瀚无垠。
受轨迹及频谱的约束,全球低轨卫星最大容量有限。依据世界电信联盟规则,轨迹和频段资源获取上选用“先登先占”的规律。世界上,马斯克方案建立由约4.2万颗低轨卫星组成的星链。11月14日,Space X更是在八小时内完成了两次星链发射,将第205~206批星链卫星送入轨迹。此外,OneWeb、亚马逊等科技巨子的星座布置方案也在加快落地。
在各方力争上游冲向太空“跑马圈地”之时,张一平以为,我国卫星企业应该抓紧时刻去太空“抢空间”,“卫星的空间是有限的,Space X本年均匀2~3天发射一次。我个人以为现在整个商业卫星的开展,仍是应该去抢空间,尽或许低本钱、高效率地把空间先占住。”
关于航天根底较弱、但中小企业活泼度位居全国之最的深圳而言,应该怎么举动?
这位年逾六旬的协会掌门,给出的答案非常开门见山_“借力开展”。
商业航天工业链能够分为上游研发、中游发射与运营、下流终端运用。现在,工业链的上游和中游首要会集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卫星工业根底较好的区域,而深圳进入卫星研发的企业寥寥无几。
且研发整星整箭关于企业资金、危险承受才干的门槛极高,现在民营企业在这个范畴里发挥的空间相对有限。张一平毫不掩饰地直言,“民营企业做到像马斯克相同自己造火箭的程度基本上是遥不行及”。
但在商业航天的上下流环节,张一平表明,很多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他呼吁协会企业,必定要“借力开展”,这个“力”指火箭公司、卫星公司。“咱们要协助上游企业把星箭先很多造出来,把太空中的根底设施建立出来。”他信任,民营企业的入局,能够有用下降研发本钱,助推空天工业的开展。
在这场空间争夺战中,他主张深圳很多的民营企业从两方面入局。
一方面,供给愈加完好的供应链,做“上游的上游”,助力星箭公司低本钱、高效率地去太空“抢空间”。
张一平以为,在上游研发中,造星造箭所需求的很多元器件及新资料,恰恰是大湾区、特别是深圳的优势工业。如航天资料触及的传感器、集成电路、电子操控系统、天线、载荷等。“深圳彻底有才干去着力打造一个完好、会集的商业航天供应链。”
另一方面,深挖运用场景,把需求反应给上游以研发相应的卫星设备,完成运用端与研发端的彼此支撑。
他以为,商业卫星的运用需求与上游的研发紧密结合。空天工业的开展应该从运用端需求动身,研发相应产品去太空“拿地”,建立根底设施,最终再回到运用端落地。如此途径才干有用地推进整个职业的老练和开展。
现在,大众对卫星的运用认知大多停留在较为表层的通讯、遥感、导航。但实际上,再往下细化的运用场景远未被充沛发掘。例如,美国迪尔公司将立异的GPS和GNSS技能运用在全自动迁延机上,提高了农业出产力,证明了卫星技能在传统职业中的巨大运用潜力,其他职业更是蕴藏着无限或许。
相关推荐